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留学回国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留学回国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留学生回国找工作难吗?
那么我真诚推荐你,参与cso国际教育中心求职辅导课程!!引领职场小白快速上手,让国际精英正确发挥优势!98%就业几率;互联网、金融、咨询等求职热门行业全覆盖;专业高管hr1v1辅导。
大批留学生回国后坐冷板凳,海归变成海带,洋学历为何不再吃香?
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外来的学生”好找工作吗?
以往部分用人单位总觉得外国的科技比较发达、教育模式比较先进。因为对留学生有很大的好奇心理,所以应聘时录用率较高。可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出国门求学,如今的留学生境遇今非昔比。
家长都期盼学生能靠“知识改变命运”,如果在国内考不上名校,未来就业或成难题。经济条件允许的家长,多数会选择把孩子送到国外“镀金”,期望能通过留学这条路实现逆袭。
大批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遇难题
以前出国留学对于普通家庭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如今留学门槛降低,只要家长拿得起高昂的学费,留学中介总会有办法让学生远渡重洋。
很多家庭为了供孩子留学,不惜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完成学业。每年动辄几十万的费用,让很多中产家庭都捉襟见肘。如果学生留学期间有精力勤工俭学还好,要是完全依靠家长再不注意节省开支,每月光生活费都不止1万RMB。
前段时间,一北大父亲央求留学生女儿节省开支,而被亲生女儿骂上热搜,让很多留学生家长感同身受。家长供学生出国留学不容易,只求学生在国外能够学有所成,毕业后能尽早挣回学费。
正常留学生毕业后半数可能会留在国外工作,另一半如果国内有适合的工作就会跳槽回国就业。如今疫情原因,再加上一些特殊的原因,导致不少欧美地区的留学生无法回到当地继续工作和学习,只能留在国内就业。
本来国内大学生就业形势就比较严峻,再加上大批留学生加入到竞争行列,想要找到理想的工作就更加困难了。很多留学生本以为自己的洋学历会很吃香,不料几次投简历都石沉大海,甚至不如本地的二本毕业生生具有竞争力,难道洋学历已经不吃香了?
部分HR对留学生避之不及?学历如同“废纸”
用人企业在招聘应届大学生时,无疑更看重的是毕业院校。毕竟刚毕业的大学生几乎没有工作经验可谈,也看不出能力高低,只能从毕业院校的批次和学生的成绩、以往获奖情况看出个大概。
有经验的HR们也是火眼金睛,即便国内有3000余所高等院校,她们几乎对国内的大学了如指掌,看一眼就知道学校的口碑和办学质量,再结合学生的证书和成绩单,几乎就会对学生的能力有个大致的判断。
很多基层岗位工作,实际上不需要太高的学历要求,可是面对众多的应聘学生,哪个单位不想优胜劣汰“掐尖”招录呢。有了人才储备,企业才能有长足的发展。即便如此,很多HR看到洋学历,却避之不及。
国内的大学尚有几千所,更何况国外的大学更是数不胜数。能被国人耳熟能详的名校少之又少,很多留学生简历上的校名,HR更是闻所未闻。
即便该学校在国外不属于野鸡大学,办学实力也尚可,但是HR根本没有时间挨个去调查学校的办学实力,对于非“藤校”的外国学校,一律将被当作野鸡大学,自然不会录用。
我们都知道,国内也有很多野鸡大学,学生一旦入坑不仅浪费了4年青春学费,也打了水漂。但是国外的洋学历,如果不是名校也容易被国内的用人单位当作野鸡大学处理,这样的留学生回国就业就相当于坐了冷板凳,学历如同“废纸”,想挣回学费就更难了。
未来洋学历还是香饽饽吗?
根据统计得知,目前的留学生群体中,有33%已经在国内就业,还有48%正在面临就业问题。在海外工作和正在海外工作的人数比例已经下降到不到9%。现在中外形势较为敏感,不少留学生出国都遭遇拒签的情况,未来或将有更多的留学生会在国内就业。
依照目前的形势来看,很多正处于留学生在读的学生想要完成学业都比较困难。而有留学计划还未正式实施的学生和家长,就要慎重考虑,是否要在这样的特殊时刻还要出国了。
年初因为疫情等诸多原因,不少去往欧美的航班都停运了,多数美国留学生滞留上海机场。恢复航班时,机场内排起千米长队,机票价格也上涨数倍。可学生们为了完成学业,只能硬着头皮出国,否则之前家长的投入和学生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以后无论是国内大学学历还是洋学历,或许只有名校毕业才会对学生有助益,如果家长花重金只能让学生在国外读一所普通大学,实际上回报率并不高。想要实现逆袭希望不大,还希望广大有计划出国留学的学生和家长能慎重选择。一旦入坑,想要后悔都没有回头路了。
很多国内人有个思维定势,凡留洋一定是高人一等的人才。其实,许多中国人,根本考不取国外名牌大学,为了糊弄自己父母,混个外国社区大学或“克莱顿”大学,但回国就业一到招聘现场马上见光死。上海已经明确表示,不招收到外国读的一年制研究生。
尖子生都被所在囯收入囊中,其它的吗高不成低不就只有回国,靠着留洋文凭想在国内找一份高薪酬职业,但是现在不是以前国内企业不光看文凭还要看你的能力视野达不达到企业的要求。
曾经有一段时期,国内企业非常迷信海归人士。我是搞企业管理的。那时候,海外学成归来的MBA(工商管理硕士)特别吃香,国内各大企业争相聘用,动辄年薪百万,动辄总经理、总裁职务。其他专业的海归人士也往往是高职高薪。
但是,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检验每个人实际能力、学识、才干的标准。被寄予很高期望、并且一上来就拿到高职高薪的海归人士,是被无数双眼睛盯着的。如果你坐在企业高位上,只要几件业务处置不当,或者职场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或者你所负责的这一摊业绩指标不如人意,甚至只要在重要关键场合言语行为不当,就可能使当初迷信你、对你寄予过高期望的老板,一下子从希望转变为失望。毕竟老板花这么多的钱聘用你,不是稀罕你海归这块招牌,而是要让你为他创造效益的,而创造效益是一件非常实实在在的事情,如果你不能为老板创造效益,老板为什么要高职高薪聘用你?
海归人士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对我国的特殊国情了解不深,对我国社会方方面面的人们习惯的办事方式、思维方式了解不多。如果海归人士是搞纯科技研究工作的,这一点倒是影响不大。但如果海归人士学的是企业管理或其他类似专业,这些工作是天天要跟国内的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的,不精通国内的人情世故,思考起问题来,干起工作来,难免不接地气。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企业普遍迷信海归人士,至今已经三十多年了,这三十多年下来,我国的企业老板或领导人,还有机关、事业单位领导人,已经积累了太多、太普遍的例子,说明在许多领域,海归人士不中用,甚至还不如国内培养的人才。这就影响到海归人士在我国人才市场上的行情,一落千丈。
另一方面,供一个到海外留学的学生,家庭所付出的经济代价非常大。这些家庭及留学生本人,之所以愿意付出很大的代价送子女出国留学,就是期望学成以后,或留在国外享受高职高薪,或者是回国享受高职高薪,把花岀去的钱再很快赚回来,所以,回国后的留学生,在人才市场应聘时,一张口就要求很高的薪资待遇。但遗憾的是用人单位已经不再迷信海归,只是把他们与国内培养的学生同等对待,这就造成了双方往往在薪资待遇问题上谈不拢。
海龟(归)就是这样变成海带(呆)的。
但是,在有些领域的有些海归人才,例如,在国际商务领域、国际金融领域中的在国外相关知名企业工作过并有经验、业绩的人才,还是相当难得的。
教育部:80%以上留学生回国!但美国公布另外一个数据令人痛心,哪个真实?
谢谢月亮姐姐的邀请!
2019年3月,教育部公开一份官方数据:从1978年到2018年的40年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85.71万人。其中153.39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432.32万人已完成学业;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4.46%。
在这里,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这是我国逐渐强大的一个重要表现,很多人对此非常乐观,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还有非常多优秀的留学生,选择留在国外,也有留学生回国发展几年之后,再次选择出国发展,比如清华大学的颜宁和北京大学的许晨阳。
另外,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数据显示,在2018年,在美国留学的 6182 名中国籍博士学位获得者中,有 79.4% 打算留在美国工作。
这两个数据,哪一个才是真实的?我想这两个都是真实的,但是差距就在于: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越来越开放,很多有钱人都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这其中很多人如果在国内,恐怕连个三本大学都上不上,所以被迫选择留学”镀金“,这些人在国外,尤其是在美国毕业后,因为自身素质问题,再加上本身就没有定居国外的计划,在美国站不住脚,所以只好选择回国。(比如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其中,国家公派3.02万人,单位公派3.56万人,自费留学59.63万人。)
还有一部分学生,原来宁愿在美国刷盘子,也不愿意回到中国,现在随着中国的发展,他们中一部分人,肯定也愿意回来了,这也让留学生回国的人数在增加。
但是,很遗憾的是,这都不是中国最需要的人才!现在的事实是,越是好大学的留学生、越是热门专业或者中国急需发展的专业的留学生,越是学历高的留学生,他们越是不回国,优秀的人才流失国外,一般的人在国内搞建设,这仍然是中国发展的软肋,短期内很难改变!
优秀的留学生为什么不回国?
其实,很简单!像施一公这种放弃国外优厚待遇,选择回国的人,是一种有着浓厚家国情怀的人,是值得我们大力宣传和敬佩的人,但是这类人毕竟是少数,多数人还是要关心自身的现实利益。
比如我们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你让他们毕业后回家乡去建设家乡,这可能吗?对于极个别有情怀的人而言,也许会这么选择,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他们肯定想去大城市工作生活,拿着高收入,过着高品质的生活,不能因为他们是北大清华的毕业生,我们就要”绑架“着他们回农村,毕竟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是每一个人的权力,这再正常不过了,普通大学的大学生可以这么想,这么选,难道985大学的大学生就不能吗?
同理,如果国家能够限制那些明星的高片酬,多收税,把这些资金转移到优秀人才的吸引上来,给他们解决一线城市户口、住房、子女教育、科研环境等问题,我想没有多少人想背井离乡,独自一人去国外闯荡!
如果做不到这些,单纯去讲情怀,那又有何用?那么多留学生中,会有几个施一公、饶毅这样有着浓厚家国情怀的人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赢在高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留学回国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留学回国难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